为什么要杠杆炒股 火力全开!清远英德大湾舞火麒麟赤膊上阵场面震撼

发布日期:2025-04-07 22:40    点击次数:91

为什么要杠杆炒股 火力全开!清远英德大湾舞火麒麟赤膊上阵场面震撼

正月十五

夜幕初垂

清远英德大湾镇的街巷早已被灯笼点亮

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的火药香

和人群的欢呼声

一年一度的舞火麒麟闹元宵活动由群联会馆和众助社两个民间社团自发组织,于2月12日正月十五元宵夜顺利进行,现场吸引两万余名观众观看。这一拥有三百年历史的传统民俗,于2007年被列入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让粤北山区这座古镇在这一夜焕发出新的生机。为确保本次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市、镇、村三级共投入1700余人进行安保工作,维持现场秩序。

活动现场。清远日报记者 钟履双 摄

活动现场。清远日报记者 钟履双 摄

傍晚时分,锣鼓声骤然响起,24路舞狮队伍如潮水般涌上街头。雄狮昂首阔步,狮头威严,狮身灵动,时而腾跃,时而俯冲,好不威风,将吉祥如意的祝福洒向大湾镇每一个角落。精湛的制作工艺与传神的表演相得益彰,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

巡游现场。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曾德韬 摄

巡游现场。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曾德韬 摄

紧接着,飘色表演登场。一群6至8岁的孩童,身着精美戏服,或立于高台,或坐在花车上,他们的小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眼神中透着天真与灵动。花车缓缓前行,道路两侧的人们秩序井然、仰头凝望,飘色队伍中的孩子们随着音乐轻轻摆动,仿佛从古老的神话中走来,将传统文化的故事娓娓道来。

活动现场。清远日报记者 钟履双 摄

活动现场。清远日报记者 钟履双 摄

夜色渐深,灯色、飘色队伍加入了巡游的行列。25组队伍手持各式各样的灯笼和彩灯,照亮了整个镇区。沿途可见“喜气羊羊”的背上驮着金光闪闪的元宝,寓意招财进宝,财富滚滚来。“金蛇贺岁”蛇尾高高翘起,鳞片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蛇头昂首向天,好似说着蒸蒸日上、福运绵延。“年年有鱼”的灯组中点缀着几朵盛开的莲花,莲叶碧绿,花瓣粉嫩,锦鲤仿佛在莲花间游动,满载人们连年有余、富贵吉祥的希望。灯光与月色交相辉映,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盛宴,美不胜收。

活动现场。清远日报记者 钟履双 摄

“听,锣鼓声愈演愈响,一定是火麒麟!”只见麒麟舞者们赤膊上身,腰系毛巾,手执由竹篾编织、彩纸粘制成的火麒麟,在鞭炮声中穿街过巷。在鞭炮声中穿街过巷,翻滚跳跃,双眼在火光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头祥瑞神兽,不断吸收鞭炮的力量和百姓的鼓舞。在一阵阵欢呼声中化作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焰,将恶兽驱散殆尽,完成使命。这一刻,大湾人民的欢呼声响彻夜空,福佑大湾,万事顺遂。

活动现场。清远日报记者 钟履双 摄

随后,按照传统习俗,舞者们将残存的麒麟骨架恭敬地抬至河边,举行庄严的“沉麒麟”仪式,祈福大湾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康泰。

这一夜的英德大湾镇,不仅是灯火辉煌的欢庆之夜,更体现了民俗的盛宴、文化的传承。舞火麒麟的勇敢与无畏,飘色表演的精致与灵动,灯色巡游的绚丽与辉煌,无不彰显着这座古镇的深厚底蕴。这场跨越三百年的文化仪式,将民间信仰转化为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将传统技艺构筑成凝聚乡情的时代符号,不仅唤醒了群众的文化记忆,更以活态传承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在守正创新中开辟出非遗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新路径。

未来,英德大湾镇将继续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持续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巨大活力,不断丰富的文化活动和高品质的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共同推动大湾镇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 | 新清远  清远日报  英德市青年摄影家协会

编辑 | 陈利文

校对 | 王伯房

责编 | 皮建军 为什么要杠杆炒股